近日,赣州市兴国县夕阳红敬老院迎来一群“小红帽”,有的对公共区域的地面和栏杆进行打扫和清洁,有的扶着老人来到院子里晒太阳剪指甲,有的亲昵地依偎在老人身边为他们捶肩捏腿,还有的上台为老人们表演起了文艺节目。这群“小红帽”就是兴国平川中学高一(2)班的学生,他们这场爱心接力已经延续了41年。
1982年,兴国平川中学高一(2)班的池泽新、唐立新等几位共青团员,发现学校附近的汪发英、王照秀等3位老人无儿无女,生活困难,他们决定学习雷锋,利用课余时间上门照顾老人。
当时,该校团委书记钟华东和该班班主任谢远谱很快知道了这件事,他们在班级团支部发起倡议,倡导同学们弘扬雷锋精神,共同照顾老人。倡议得到同学们的积极响应,他们组成了若干个志愿小组,利用课外时间帮老人们挑水、做饭、洗衣服……
一年后,高一(2)班的同学们升入高二,学业压力逐渐加大。学校团委考虑到同学们的实际情况,决定将这一爱心接力棒交给下一届高一(2)班的同学们,由他们将这项爱心活动传承下去。谁也不曾想到,这一场爱心接力就这样延续了41年。
“我没想到能延续这么久,志愿服务竟然成为兴国平川中学的自觉行动了。”唐立新告诉记者,兴国是全国闻名的将军县,长征路上有很多革命烈士牺牲了,当年烈士遗孀比较多,学校就组织去服务烈士遗孀。在1982年,他们来到烈士遗孀陈发秀家中,帮她扫地、劈柴、捶背,与她谈心交流,看到陈发秀脸上露出了微笑。过了十年,唐立新开始在平川中学任教,除了教书上课,他还会带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,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习惯。
平川中学老师刘佳也曾是高一(2)班学生,她记得,在2002年,学校组织高一(2)班学生去附近服务孤寡老人,同学们走进一位老人的房间,这位老人双目失明,蜷缩在角落,脸色发白,双手冰冷纤细,指甲特别长,整个人很瘦弱。“别怕!我们是来帮助你的。”同学们搀扶老人出去晒太阳,老人颤颤巍巍,手一直在抖。“他看不见,有点害怕。后来,我们的热情服务打开了他的心扉。”刘佳对当时场景记忆犹新:同学们帮老人剪指甲、洗脸、整理着装、打扫房屋,还握住老人的手,陪他聊天,喂他吃东西。老人点着头,露出久违的笑容。
岁月轮回,爱心依旧。一批批青年学子接过爱心接力棒,每年前往各所敬老院及孤寡老人家中开展志愿服务。
孤寡老人王照秀生病住院,平川中学高一(2)班学生自发从家里带来水果和营养品,每天顶着寒风骑车一个多小时,轮流来到老人病榻前,陪她聊天解闷,让没有儿女的老人感受到来自亲人般的温暖。
兴国县长冈乡敬老院老人钟发球,因幼年一场意外,导致股骨发育异常,常年卧病在床。高一(2)班学生为他按摩捶腿,与他聊天谈心,帮他洗衣打扫。同学们无微不至的照顾和贴心细致的关怀让他备受感动,他常常对身边人说:“这些孩子,就像我的孙子孙女一样,真亲!”
时光荏苒,青年志愿者换了一批又一批,不变的是他们学习雷锋精神的火热爱心。41年来,先后有3000多名学生参与了这场爱心接力,同学们在为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生活帮扶的同时,还经常给老人们写信、打电话、寄贺卡,为老人们献上精心编排的文化演出,给老人们寂寞冷清的生活带来欢声笑语。
“平川中学是百年老校了,有厚重的红色基因,我们以点带面,给高一(2)班学生和学校志愿者代表上主题团课,让学生了解爱心接力故事,还会做主题展板在全校展出,再将雷锋精神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,常态化开展文明创卫、爱心捐书等活动,全校志愿服务氛围越来越浓厚。”兴国平川中学团委书记刘梦琦说。
学校熏陶,终身受益。兴国平川中学2003届校友廖望走向社会后,成立赣州市光彩促进会“廖望助学基金”,1987届校友郑辉在兴国县高兴镇捐资兴建“山之田”希望小学……这份延续了数十年的爱心接力影响不断扩大,平川中学许多学生毕业后依然热心扶贫助困,不断壮大温暖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