遂川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工业园区中队副中队长刘能鸿自2011年9月入警以来,便一直从事事故处理和交通安全管理工作,平均每年处理各类交通事故400余起,查处纠正各类交通违法2000余起,实现零投诉、零复议、零变更,多次被评为“优秀交通民警”、“先进工作者”。
防控疫情“排头兵”
几个月前,刘能鸿妻子做了大手术,只能做些简单的家务,儿子在外地上高中。原打算利用春节假期,好好的照顾妻子,陪陪儿子。疫情发生后,刘能鸿白天值完事故班后,晚上还要坚守在一线防疫卡点岗位上通宵执勤。疫情防控期间,防疫卡点设在105国道园区中队门口,105国道是进出遂川的主要通道,每天检查车辆数量大、人员多。后来卡点改设在离园区中队12公里的105国道雩田茶油垇公路驿站,防疫卡点只搭建了一个简易的帐篷,园区民警全天候24小时轮班,检查车辆、配合医护人员检查体温,登记信息,劝返外来人员。晚上卡点执勤,瑟瑟的寒风刺入骨髓。可刘能鸿就是在这样简陋艰苦的环境下连续工作,一个多月坚守在防疫监测点没有回过一次家。他说,只能翘首以盼,等待疫情结束以后再和妻儿团圆。
处理事故不使当事人多等一天
2018年8月18日16时左右,遂川县城慈云路路段,赖某驾驶电动车被小车剐蹭摔倒,导致脚部受轻伤和车辆受损,小车司机当场逃离。经调查,小车驾驶员驾车去了井冈山,但其拒不承认剐蹭事实,认定赖某自行摔倒,同时拒绝配合调查。得知情况后,伤者赖某情绪有些激动。经询问,民警得知赖某系外地人,刚来遂川不久,人生地不熟,担心办案民警不能秉公处理,会草草了事。处理事故期间,正赶上周末,刘能鸿顾不上休息,多次往返耐心劝说,最终小车司机承认了事故责任,赖某也得到了合理赔偿。后来赖某说:“虽然事故小,但处理结果和责任划分我很满意,你们办事,我们群众就是放心!”
“有案必查,命案必破”是刘能鸿的工作信念。他说,自从2016年进入事故处理中队后,他脑海里基本就没有了周末与节假日的概念,只有“尽快把事故处理好”的念头。所以,碰到手上有案子时,就算是要通宵达旦工作,他也想尽快把事故处理好,不让事故当事人多等一天。
心细如发,责任心强
“他是个心细如发、责任心强的好民警。”谈起刘能鸿时,遂川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副大队长欧阳琳峰如是形容。
2019年10月9日凌晨近5时,105国道雩田镇龙溪村路段发生一起电动车撞伤行人的交通事故。接警后,刘能鸿立即驱车赶往事发地,同时拨打报警人电话询问现场情况。现场只有50多岁的电动车驾驶员彭女士在,没见到行人。经询问,由于光线太暗,彭女士驾车撞上了一个行人,双方都倒地受伤,但等她爬起报警后,却发现自己撞倒的行人不见了。随后,彭女士坐上救护车去医院检查。
细心的刘能鸿凭借职业敏感,反复查勘现场。他发现路上斑斑血迹,应该是行人受伤后留下的。从现场路面上隔几米就有一滴血的踪迹判断,伤者很有可能是自行往县城方向离开了,于是刘能鸿要求同事驱车缓行,自己则徒步沿路搜寻,终于在离事发地20多米的路边树下,发现一团黑影,走近细看,黑影人满脸是血。交谈中,伤者言语不清,同时不停地摆手。
刘能鸿拨打120前来救援。在等待救护车的过程中和他闲谈。经细心询问,该伤者正是刚才被彭女士撞倒的行人,一早徒步去县城做小工,因家里经济条件困难,受伤不敢去治疗,所以发生事故后自己爬起来摸黑就走了。经过刘能鸿的劝说后,该伤者最终还是去了医院。
一心工作对家人心怀愧疚
春运期间是交警最繁忙的时候。2017年春运期间,刘能鸿80多岁的父亲病重在床,刘能鸿每天和妻子一起照料好父亲,便匆匆去上班。一边是年迈重病的父亲,一边是繁重的工作,但刘能鸿从未向单位领导、同事透露只言片语。后来直到刘能鸿父亲过世后,身边的同事才知晓此事。
2017年农历大年三十,安葬了父亲之后的第二天,刘能鸿主动返回大队。他说,是为了肩上的责任,唯一遗憾的是在父亲最后的日子里,照顾不够。
2019年9月初,刘能鸿妻子体检时,发现腹腔有包块,医生建议立刻手术,当时刘能鸿考虑到手头正压着案件还未处理,妻子手上也有些工作没完,夫妻俩商议后决定,等国庆节期间再做手术。但妻子手术后的第二天,刘能鸿便请来了70多岁的岳母和小舅子一家在医院照顾妻子,自己则又回到了工作岗位上。
2019年10月8日,医院病理报告显示,刘能鸿妻子身上摘除下来的囊肿有病变,医生建议其去省城医院再做一次手术。这一次,刘能鸿妻子做了四个多小时的手术。术后,还有案子没有处理完的刘能鸿心急如焚,却藏在心里,他拉着躺在病床上妻子的手说:“希望能尽量多陪陪你……”妻子流着泪说:“我知道你手上还有案子没处理完,我理解,你先回去工作。”面对妻子的理解,刘能鸿心怀愧疚。因为责任,他无法停下工作的脚步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