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士华,男,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人。
车子在崎岖的绕山公路上行走了十几分钟后,我们就来到内,82岁的刘士华正清扫着,身后,“陈毅同志旧居”六个大字赫然映入眼帘。
在大余县池江镇兰溪村彭坑小组有一座静谧的农家小院,这是一栋典型的赣南客家民居,是当时游击队交通员“篮嫂”周三娣的家,即“陈毅同志旧居”,旧居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,是“县级文物保护单位”“大余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”。
刘士华是“周三娣”次子,从小在故居长大的刘士华,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充满了感情。谈起那一段烽火岁月,已是耄耋之年的刘士华却依然神采奕奕,谈起母亲一次次冒着生命危险保护游击队员,参与游击点击,刘士华满脸骄傲。
刘士华说“母亲在临终前交代过,当年的革命者离开时曾表示一定还会再回来的,所以我们家一定不能离开彭坑。”正是因为这句承诺,1995年退休后,刘士华与老伴拒绝了儿子在县城提供的舒适生活条件,坚持搬进老屋居住。每天起床后,刘士华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清扫旧址、查缺补漏,若是有人来参观,他总是热情地向游客讲解那段历史。“故居的保护得到了党史、文化、旅游等有关部门的支持,政府也加强了对陈毅旧居的保护。”说起守护陈毅旧居的那些事,刘士华倍感欣慰。两年前,刘士华迁居至距离旧居十米远的楼房居住,但每天来这里打扫、为前来参观的游客讲解早已成为一种习惯。在老人的带领下,如今,越来越多的干部、村民和志愿者成为陈毅旧居的守护者。
近年来,大余县加强对兰溪村彭坑陈毅同志旧居改造升级,在保留旧居原貌的基础上,还原了周边洗衣池、连心井、隐蔽处和读报处等当时的情景,成功打造为该县乡村旅游点之一,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接受革命传统教育。
“我会一直坚持守护下去,如果哪一天我干不动了,就让儿子接棒。”看着历经风雨的陈毅旧居,刘士华坚定地说。在革命胜利后,陈毅、陈丕显等国家领导人仍一直与周篮嫂一家保持着联系,并曾在湖北、南昌等地与周篮嫂的后人会面。在老人新房子雪白的墙壁上,陈毅女儿与刘士华一家人的合影,朱德孙女来陈毅旧居参观的照片,还有陈毅的手写诗词等被放大悬挂了起来。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,当年保留下来的黑白照片、书信被精心过塑装裱,刘士华将它们整齐放置在防水的文件袋内。这些珍贵的物件,记录着陈毅、陈丕显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与周篮嫂一家人难离难舍的情谊,更是几十年来革命战士与百姓鱼水情深的最好见证。